合成导热油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合成导热油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为什么Splunk要花10.2亿重金买下SignalFx

发布时间:2021-10-23 13:09:29 阅读: 来源:合成导热油厂家
为什么Splunk要花10.2亿重金买下SignalFx

最近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收购, Splunk在8月22号官宣,将以约10.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价格收购私人持股的云计算软件公司SignalFx,随后Splunk股价在美国股市的盘后交易中大幅上涨7.4%,至137.99美元。

  Splunk相信各位看官都无比熟悉了,身为全球最为知名的日志分析公司,Splunk从ITOM领域起家,后续迅速扩展到安全领域,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日志分析和大数据公司,市值超过160亿美金。

  而SignalFx估计很多人就不太熟悉了冰箱回气管接霜怎么了。他们官网是这么自我介绍的:the only real-time cloud monitoring platform for infrastructure, micro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说白了就是针对基础资源、微服务和应用做云监控平台的,产品线主要有两条:微服务应用性能监控(APM)、跨云基础资源监控,去年公司收入大概是2000万美金上下。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主要的用户有哪些

  不难看出,SignalFx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一些SAAS和互联网相关的公司,貌似也没有什么重量级的世界500强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Splunk要花50倍的P/S来买这么一个跨云监控厂商哪?

  其实Splunk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讲个大背景,在Gartner这几年的大力推动下,全球运维届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智能运维浪潮,大家伙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智能运维技术(后简称AIOps)是对于传统运维手段的一场彻底的颠覆,传统那些做运维工具的厂家如果不转型都得死翘翘。

  Splunk当然也不能免俗,这几年开始持续在AIOps领域发力,他们大概在三年前做出了一款非常不错的AIOps平台产品:IT serviece intelligence(ITSI),主打功能就是基于用户的日志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帮助用户做服务故障预警、问题根因定位等,在金融领域卖的还算顺风顺水。但是随着ITSI在金融用户端的深入使用,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单纯靠日志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并不足以帮助用户完成完整的AIOps闭环,而形不成AIOps闭环,对用户的生产力提升就是有限的。

  我们先看看Gartner眼中的的AIOps闭环吧

  这个图已经表示的很清楚了,AIOps作为一个运维大数据处理平台,首先必须要具备海量的、多维度数据的实时采集能力,Gartner基本认为要搭建一个比较完整的AIOps平台,必须要有两大类数据:指标类和事件类。而反观Splunk,目前还仅仅拥有较为成熟的事件采集能力(主要是日志和文本采集),并不具备海量运维指标采集的能力,所以为了尽快补足指标采集能力的缺陷,Splunk急需收购一家相对成熟的拥有采集广泛指标数据能力的公司。

  再来看看市场上,可供收购的、拥有相对成熟的运维指标采集能力的公司已经凤毛麟角了。Newrelic早已在2015年完成了IPO,市值已经30多亿美金,Appdynamics已经在2016年48亿美金卖身给了Cisco,最可能的Datadog也马上就要独立IPO了,据说估值也在20-30亿美金区间。

  Oh,my god!所以既然没啥可选的,就闭着眼睛花10亿美金买了算了。早买早踏实,何况指标采集这个能力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补上的,要经过大量用户生产系统上的实际磨炼。

  哎,貌似北美最后一个可供收购的拥有大规模运维指标类采集能力的公司也被买走了,以后其他的大厂要想做AIOps可就越来越难了...... 不过,小编倒突然萌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以后国外想做AIOps的大厂可以尝试来中国并购,国内做运维指标采集的公司实在是一抓一大把,OneAPM、听云、云智慧、睿象啥的都做的有声有色,关键是价格又实在便宜的令人乍舌。

  哈哈,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欣喜的看到某某国际软件巨头以数十亿人民币并购国内APM厂商***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